写在六六两岁时
今天是六六两周岁生日,时间过得真快呵,小家伙从一个只会缩在怀里哇哇哭的皱皱的小团子,变成了一只上蹿下跳话痨又调皮的小怪物。回想这两年的打怪升级之路,实在是充满了甜蜜和惊喜,简直让我这个曾经的厌娃族转身变成了孩子奴。
大学宿舍姐妹里我算生孩子晚的。当初,每次聚会,看到她们搓了顿饭就如坐针毡,恨不得飞回家看孩子或喂奶,我都一脸困惑:“至于么,天天带孩子当黄脸婆够累够烦了吧,好容易出来浪一次,竟然这么早惦记回家??”她们一个个一副过来人的语气:“等你有了孩子就懂了。”我心想,切,走着瞧。
两年前,我终于有资格和姐妹们平起平坐地讨论孩子问题了。此时,我会跟她们一样没出息,连出去聚餐都惦记孩子吗?并没有。凡不带孩子的聚餐,我根本都不去……
过去我一直觉得我不喜欢小孩这点是遗传的,我和我妈都属于看到别人家宝宝并不会产生逗逗捏捏抱抱欲望的人。发自内心的姨母笑?不存在的。赞美朋友的孩子真的主要是出于礼貌。小时候我妈被我惹急了常常说一句话:“幸亏你是亲生的。”所以我对生孩子其实没什么美好期待,拖到快成高龄产妇了,感觉不得不履行家庭责任,才稍微动了点心思,继续拖延着还没去做产前检查,它就意外地来了。虽然没怎么孕反,但肚里揣着货总归辛苦(是的,就觉得是个货物,还是易碎品),孕期并无任何母爱爆棚之感,从来不会发生对着肚子说话或想象里面这只泡着水的小豆芽有多可爱这种傻事。但是,我以胎教为名强迫六六爸讲了好几次睡前故事,胎儿爱不爱听不重要,反正我爱听就行了。
所有的转折就发生在六六出生那天。不夸张地说,我的生命终于被赋予了哲学意义。
以往看到“幸福来自给予”这类鸡汤是没什么体会的,虽然有时候帮助了别人的确会开心一下,但是我又没有雷锋那样高的境界从早到晚整天助人,幸福的源泉太少了啊,还不如买买买来的快乐多。感谢六六给了我这样一个体验极致快乐的机会。这种付出,是完全的心甘情愿,不求回报,而又乐在其中。从来没有一个人如此无条件地信任我、依赖我、需要我,让我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被信任、被依赖、被需要。存在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然而,这种情感却不包含占有,母子一场,再亲密,其终点也是指向分离。出生的一刻,婴儿脱离母体是第一次预演,而孩子终将走向独立,父母只不过陪伴他生命中一段旅程。孩子不仅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更是有崖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类的生命之间的联结。他意义重大到无法被私自占有。
一个人需要何等顿悟才能体会到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呢?这在婴儿的世界却极其简单。六六眼中,妈妈与他是合一的,周围与他也是合一的。这种混沌状态,正是原初的纯真与美好。那么不难理解,成年人如果保有赤子之心,多么宝贵。
我完全不相信那些刚刚生完孩子就宣称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的说法,太反人性了。我甚至暗戳戳地猜测,正是意识到亲子关系已经无可避免地超越了夫妻关系n条街,所以一定要故意这样宣称一下,正如一些出现感情问题的夫妻反而喜欢疯狂秀恩爱以自我麻痹一样。实际上,对于热恋情侣来说,“幼态”最象征亲密。两个成年人为什么要互喂食物?因为父母是这样喂孩子的。为什么亲亲抱抱?因为父母也是这样对孩子的。甚至恋爱中的人会变得任性和胡搅蛮缠,过度地索取爱也是在模仿孩子啊。情到深处那种毫无保留的爱,最接近对孩子的爱。话说谁能比得上我的六六呢?老公吗?开什么国际玩笑!在母爱滤镜之下,香喷喷软乎乎萌死人不偿命的六六根本无人可比。要知道,老母亲眼里,儿子的帅是天然的;队友的帅?队友只有在带孩子的时候最帅。好了好了,我知道有人要说孩子早晚要长大离家,陪你到老的到底是谁?我前面已经聊了那么久这个伤感的分离话题,现在根本不想再提。
记得月子里六六去采血,护士手艺不佳扎得他出了好多血,我其实在家躺着没去现场,他们到家给我描述了一下而已,我这立马心疼得眼泪吧嗒吧嗒止不住啊。本来以为是月子里激素不稳定才这么容易激动,后来发现,简直就是落下了月子病,到现在两年了也没见好,症状就是变得多愁善泪点超低……而且吧,迅速切换到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模式,完全见不得小宝宝受苦,虐待拐卖类新闻看完就气的浑身哆嗦;出门目光也像雷达一样,扫到不认识的小朋友,条件反射式的姨母笑就会直接出现在脸上,不管人家有没有在看我,完全沉浸于自我陶醉之中。所以要感谢六六,让我探知自己内心深处的敏感和柔软,同时又激发出带有蓬勃生命气息的勇气和力量。现在连做事都会想一想,言传不如身教,不能带坏了六六,然而在孩子面前装得好也不是办法,虚伪岂不是更会带坏孩子?于是深深理解了“为了孩子,想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这话的含义。
为什么人们总说父母爱子女远甚于子女爱父母呢?有了自己的孩子,终于懂得,他给我带来的生命体验是无与伦比的馈赠,值得我用一生慢慢偿还。